今天记录一下最近比较喜欢的学习记忆法,不喜勿喷
最近我不是在准备明年考试的东西吗,所以也会关注一些学习方法,以前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掌握这些科学的学习方法,只会死记硬背,效果不是说没有,只是说有点痛苦,而且也记不牢,出来工作之后,阅读多了,思考多了,就会发现,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有方法可以借鉴的,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,结果就会事半功倍。
先说明,我只是发表个人观点,
适不适合,见仁见智,没必要强杠!
首先说一下,长短记忆,
大脑中的海马体会判断短期记忆能否成为长期记忆,
判断标准:反复记忆,
然后大脑皮质会保存长期记忆,
其实说白了就是重复去记忆。
重复记忆也是有相对比较科学的时间,
如,前提是一样的学习内容:
第一次学习之后的第二天进行复习,
第二次复习之后的一周后进行复习,
第三次复习之后的两周后进行复习,
第四次复习之后的一个月后进行复习。
这样的话,就会形成长期记忆,
不是说不会忘记,而是相对会记得更加牢固,不容易忘记。
接下来要说的,
是大脑记忆之源,LTP(long-term potentiation),
翻译过来就是长时程增强作用,
也就是说,在什么情况下会对你去记忆一个知识的时候会有增强的作用,
当你处于紧张,兴奋,期待的时候,会有一种波出现在你身上,
当你处于厌烦,没兴趣的时候,这种波就会消失,
这种波对记忆有很大的增强作用。
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?
第一,情绪辅助法,学习的时候可听一些舒服开心的音乐,比如莫扎特的音乐。
第二,感动学习法,把知识点融入在一个能使人产生情绪的故事中。
第三,狮子记忆法,在饥饿的时候去记忆(饭前),也可以边走动边记忆学习(那种记忆增强波会出现),或降低室内温度(减弱危机感,影响脑部血液循环)。
这里边,我最喜欢的是第二个,其实就是联想记忆法,
结合第三种一起来也行,边走动边联想知识点代入情绪故事,
自由搭配,测试一下。
同时也说到,要有充足的睡眠,
很多人总是牺牲自己正常睡眠时间去学习,
其实效率不大,
我看很多学霸似乎都是正常作息,
因为睡觉的时候,
海马体才能有时间去整理信息并且检查信息,
才能形成长期记忆。
接下来可能会说一个专业的名词,
记忆恢复现象:
也就是,你可以做一个自我测试,
就是与刚学的知识对比,
前几天学习的知识如果更好的利用和唤起,
说明大脑得到分类整理效果不错。
这样一套下来,可以整理出:
1、饭前学习。
2、睡觉前学习。
3、吃完饭就适当休息,做一些轻松些的活动。
4、睡午觉前都可以学一会。
写了这么多,不好意思,还有干货!
记忆模糊是人类生存本能,
对,没听错!
一开始我也没想搞懂,
后面看了下分析,也思考了下,
大概就是说,
精准的记忆在面对变化的环境,
很难做到举一反三,
比如说,你记住了狮子很凶猛,危险!
但是如果你是精准记忆,只会记得狮子很危险,
在你认知中,没有以外危险的信号,
那么当你遇到类似狮子的动物,比如说老虎,
你就反应不过来,老虎其实也很危险,
所以,记忆模糊,可以让你举一反三,
狮子和老虎,很类似,都有一定危险性。
记忆模糊有什么用呢,
在我看来,
侧面说明死记硬背对变化的考题或者环境,
不一定有它的作用,甚至会往不好的方向走,
学习记忆,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里边的规律原理,
可以做到能力迁移。
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,
循序渐进法;
1、分步骤记忆,这样可以更高效,同时优先学习擅长的,这样可以扩大优势,增强信心。
2、能力迁移现象,也就是我刚刚说的那个,学习了一种事物,就拥有了学习其它事物的能力,举一反三,灵活多变。
3、弱项也要分步骤攻克,但不要一蹴而就,慢慢来,先易后难。
最后,记忆一般分为三类;
经验记忆:跟过去经验相关的记忆。
知识记忆;缺少契机就难以记起的记忆。
方法记忆:就是上面说的寻找规律原理,找到其中核心问题就能记起的记忆。
以上分享的方法,可以适当参考借鉴下,
我也会去运用测试,
老实说,我平时的学习习惯,很多都踩中了不少点,
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一样,或多或少都有上面说的学习记忆习惯。
最重要是要找对适合自己的节奏,找到核心的方法去学习记忆。
一个能够一眼看到本质的人,
和一个一辈子都无法看透本质的人,
自然会过着不一样的人生,
对于学习记忆这件事,
也是一样,
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!